科技日报北京9月14日电(记者张佳欣)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新发现显示:与那些拥有早起习惯的人相比,晚睡晚起的人患糖尿病风险增加了19%。相关研究发表在新一期《内科医学年鉴》上。
睡眠类型或昼夜节律偏好,指的是一个人偏好的睡觉和醒来时间。有的人是“早起鸟”,喜欢早睡早起,而有的人是“夜猫子”,喜欢晚睡晚起。研究人员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可能很难改变。但那些认为自己是“夜猫子”的人要更多地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这种睡眠类型可能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此前研究发现,睡眠时间更不规律的人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而晚睡晚起的人更可能有不规律的睡眠模式。
此次,团队分析了2009—2017年间从护士健康研究Ⅱ中收集的63676名女护士的数据,其中包括自我报告的睡眠类型、饮食质量、体重和体重指数(BMI)、睡眠时间、吸烟行为、饮酒、体力活动和糖尿病家族史。研究小组根据参与者的自我报告和医疗记录确定了她们的健康状况。
在考虑了种种生活方式因素后,研究发现,晚睡晚起与糖尿病风险增加19%相关。此外,生活方式最健康的人中,只有6%的人属于晚睡晚起型。在那些生活方式最不健康的人中,25%是晚睡晚起型。
研究还发现,晚睡晚起的人更有可能存在饮酒量较高、饮食质量较低、每晚睡眠时间较少、每天至少吸一支烟等情况,并且体重、BMI和体力活动率处于不健康范围。
责编:谭莹莹
来源:央广网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故事
时政微观察丨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刻揭示新时代发展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二
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全文)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